山桐子播种育苗
山桐子幼苗期怕日灼,应选择半阳地作圃地,要求土壤肥沃、疏松,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。圃地经细致翻耙,以南北向做床高25 cm、床面宽100 cm、步道宽25 cm。施入硫酸亚铁15 g/m2,或95%敌磺钠可湿性粉剂5 g/m2,或50%辛硫磷乳剂10 g/m2消毒。选取树干通直、生长良好、十五至三十年生的雌株为采种母树,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实由青转红时即采收果实。将摘下的果实用湿稻草堆沤3~5 d软化,然后置入5%小苏打水溶液中搓洗去杂质、去蜡,清水净种后与种粒大小相当的湿沙混藏。种子千粒重2.0~2.5 g,发芽率在20%左右。山桐子幼苗细弱怕霜,宜春播。3月下旬播种,湿沙贮藏的种子取出即播。山桐子种子小,故要与细土拌均再播,条播时条距30 cm左右,沟深3 cm,上覆细土厚1 cm,用种量22.5 kg/hm2,覆盖细土以基本不露种子为宜,然后盖秸草并喷水,保持土壤湿润。

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,山桐子播后20 d开始出苗,30 d齐苗,苗出85%左右时选择阴天或傍晚揭草。山桐子病害主要是油桐叶斑病,揭草后要注意防治,喷洒70%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,或50%多菌灵粉剂800倍液,每7 d喷1次,连续喷3~4次即可。加强水肥管理,及时除草松土,促进幼苗生长。前期施肥要少量多次,薄肥勤施。6月下旬选择阴雨天气间苗补苗,定苗22.5万株/hm2,均匀分布。7月中下旬至10月是苗木速生期,宜及时追肥,7月下旬分2次施入尿素300 kg/hm2,8月下旬用钙镁磷复合肥975 kg/hm2分2~3次施入。苗期经过精细管理,几乎无病虫害,当年苗高可达65~80 cm、地径0.6~1.0 cm,可用于培植大苗或出圃造林。
山桐子以2月下旬至3月中旬造林为宜。选择中、低山的半阳坡或阳坡土壤肥力良好的山场地块作为栽培用地,造林前一般进行林地清理和小穴整地或带状整地,穴的规格为50 cm×50 cm×30 cm,表土填底,带状整地可根据立地条件深耕25 cm条带。行株距2 m×2 m。起苗要做到“一挖、二起、三修剪”,尽量保持根系完整和适当修除植株下部侧枝及须根,切忌截取主干造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