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娇花,又名叫野蒜
紫娇花,又名叫野蒜、矮雪轮、非洲小百合等。属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球根花卉,株高30~50公分,具圆柱形小鳞茎,成株丛生状。其外观除花色与中国的韭菜不同外,(中国的韭菜一般为白色花,此花为紫色),其余特征均与中国的韭菜相似,且该植物全株均有浓郁韭菜味,并可和中国韭菜一般食用,炒、凉拌、做汤等均可,故亦名洋韭、洋韭菜。顶生聚伞花序开紫粉色小花。
紫娇花性喜高温,生育适温24~30度,繁殖可用播种、分株或鳞茎种植。只要掘取带有鳞茎的幼株或成株另植即可。掘取的鳞茎最好有3~4个连附者为佳,伸长的叶片剪去三分之二再种植。在富含肥沃砂质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茂盛,鳞茎发达,花色艳丽。紫娇花适宜氮肥,以豆饼、菜饼,农家堆肥和氮、磷、钾复合肥为最好。在紫娇花的生长期要勤松土、除草,结合浇水施肥进行中耕。

一般在生长期施稀释液肥2—3次,以促其株苗生长发育。将近孕蕾开花时,施1—2次磷、钾肥,以保证株苗在孕蕾和开花期有充足营养,不仅可使花朵硕大,色鲜,并可促进球茎的发育。国外一些栽培者认为,紫娇花对氮、钾肥需要较大,生长期应每隔10-15天施一次,而对磷肥要限制供给,因为磷肥偏多会引起叶子枯黄。花期可增施1-2天磷肥。
为使鳞茎充实,开花后应及时剪去残花,以减少养分消耗,浇水只需保持盆土潮润,但生长旺季和天气干旱时须适当勤浇,并常在花盆周围洒水,以提高空气湿度。盆土不宜过湿,否则鳞茎易腐烂,盆栽紫娇花每年换盆一次,换上新的培养土和基肥。此外,生长期每周还要转动花盆一次。不然植株容易偏长,影响美观。
紫娇花,原产于南非,喜光,栽培处全日照、半日照均理想,但不宜庇荫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耐贫瘠。但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上开花旺盛。花期极长,几乎全年均能开花,或切花。
叶丛翠绿,花朵俏丽,花瓣肉质,花期长,是夏季难得的花卉;适宜作为花境中景观植物种植,或作地被植于林缘或草坪中,以净化空气。果实为三角型蒴果,内含扁平硬实的黑色种子。花期极长,於温暖环境几乎全年均可开花,而以夏、秋二季最盛;但由於紫娇花耐寒性稍弱,生长适温需在10℃以上,遇冬季低温时地上部易枯黄萎凋,待温度上升才又萌芽长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