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阳木锦斑蛾病症

重阳木锦斑蛾是鳞翅目斑蛾科昆虫,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河南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南、湖北、云南、福建、广东等省份,主要危害对象为重阳木。近年来,随着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的创建,我国中南部分地区绿地大量种植重阳木,导致重阳木锦斑蛾为害严重。其幼虫取食叶片,严重时将叶片吃光,仅残留叶脉,影响植物光合作用,降低观赏价值。
 
形态特征:
成虫:体长17-24 mm,平均19 mm;翅展 47-70 mm,平均61 mm。头小,红色,有黑斑。触角黑色,齿状,雄蛾触角较雌蛾宽。前胸背面褐色,前、后端中央红色。中胸背黑褐色,前端红色;近后端有2个红色斑纹,或连成“U”字形。前翅黑色,反面基部有蓝光。后翅亦黑色,自基部至翅近端部(占翅长 3/5)蓝绿色。前后翅反面基斑红色。后翅第二中脉和第三中脉延长成一尾角。腹部红色,有黑斑5列,目前而后渐小,但雌者黑斑较雄者为大,以致雌腹面的2列黑斑在第一至第五或第六节合成1列。雄蛾腹末截钝,凹入;雌蛾腹末尖削,产卵器露出呈黑褐色。
 
卵:圆形,略扁,宽处不足1mm,表面光滑。初为乳白色,后为黄色,近孵化时为浅灰色。
幼虫:头常缩进,体肥厚,体表布满刺状突出,突出上长有锚桩刺,随着幼虫长大,体表枝刺越发明显。幼虫体色初为浅黄色,而后渐变暗淡,呈淡黄褐色,有黑色星点斑纹与刺状突出相间排列。一般6-7龄。
 
蛹:体长15.5-20mm,平均17mm。初化蛹时全体黄色,腹部微带粉红色。背面7条节线分隔成节,分节明显。老熟幼虫在条件适合时结馒头状白色丝茧,在茧中化蛹。在幼虫食物不足、发育不充分或结茧条件不适应时,也可不结茧直接化蛹成裸蛹。
发生原因:
一是植物检疫在园林绿化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,在苗木调运过程中,不能对虫源树的出现及时处理;二是种植设计不合理,种植密度过大,利于重阳木锦斑蛾的传播危害;三是防治适期掌握不当,重阳木一般高大,危害较轻时常不易发现,当危害较重时已错过防治适期,且该虫会爬到隐蔽地方,给全面喷防带来困难,喷药防治一般不易周全且喷施不均匀;四是重阳木锦斑蛾一年发生数代,有世代重叠现象,给防治造成困难;五是使用药剂不合理,目前在对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过程中使用的高毒农药较多,对该虫的天敌也有所伤害,如寄生蜂、鸟类等。
发生规律:
重阳木锦斑蛾在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4代。各虫态不整齐且世代重叠较明显。第1-4代幼虫分别于5月下旬、7月上中旬、8月下旬、11月中旬发生,其中危害最大的为第2-3代幼虫。11月上旬最后一代成虫出现,该虫越冬适应性较强,主要以幼虫或幼虫结茧化蛹在树皮及墙缝、石块、杂草等处越冬。
越冬后于4月下旬至5月下旬初孵,6月上中旬为第1代幼虫为害高峰。第2代幼虫于7月中旬盛孵,8月上旬时能在3-4天内把全树叶子吃光。第3代虫于9月上中旬盛孵,9月下旬危害尤甚,常食尽全树绿叶,仅剩叶脉。第4代虫于1月上中旬发蛾,发生时数量相对较少。11月下旬至12月一般无虫害。
 

苗木推荐

相关文章